
今天,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龙港代表团审议时寄语龙港,要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向“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基层治理样板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目标加快迈进,努力打造温州南部副中心“重要窗口”,交出建市两周年高分答卷。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宗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苗参加审议。
“不好意思,我‘抢’个麦,直奔主题提一个建议!”医卫界代表鲍牡丹的“插队”发言,是龙港代表团履职热情高涨的缩影。3个多小时的审议中,代表们接力发言,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纷纷献计献策。其中,温州南部副中心、重大铁路和轨道交通项目、新型城镇化改革等内容,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姚高员向代表们的恳切建言表示感谢。他在审议时说,过去一年,龙港市深化改革交出高分报表,城市建设不断提速提质,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要素保障取得积极成效,迈好了第一步、树立了新形象。迈入“十四五”,龙港市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深化改革不停步、迈大步,努力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脚印。

要下好改革“先手棋”,擦亮“无改革不龙港”的鲜明标签,谋深做实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项目,进一步释放“低成本政府运行、全域整体智治、扁平化基层治理、政府职能转移”等重点领域改革的红利,努力成为改革策源地。
要抓住发展“牛鼻子”,坚持规划引领、平台为基、项目为王,自我加压推动经济、科技等领域关键指标晋等升位,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要练好治理“基本功”,以扁平化基层治理模式除隐患、强管控、保平安,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配套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要勇当攻坚“拓荒牛”, 营造健康政治生态,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拓荒型的闯将、黄牛型的干将、专家型的工匠,展现干事创业新气象。
郑建忠代表说,报告坚定了全市上下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2021年是龙港改革的深化之年、关键之年,要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要形成重大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推进“十个一”制度、全域整体智治、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落地运行,擦亮“温字号”改革金名片;二要形成产业创新的引领性态势,聚焦省级经开区、头部企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等重大平台、产业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三要形成新生城市的核心性地位,推动国土空间、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等规划建设,提升副中心城市首位度;四要形成基层治理的示范性经验,深化 “四化”集成改革、“一张智网管全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优化扁平化治理新模式。

陈国苗代表说,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建议一要加强温州“一主一副”中心的规划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束缚,着力做好“4+3”主中心区域建设文章,提升南部副中心功能定位,强化规划引领,避免重复建设,推动龙平苍三地协同发展;二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南部副中心交通网络,推动高速公路、市域铁路S3线、温福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南部副中心与主城区的互联互通;三要更加重视龙港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干部成长渠道,破解干部晋升瓶颈,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四要按照龙港常住人口数测算,适当增加教师、公安、医护等专业人员配置,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质量。

何宗静代表说,报告的文风实,举措更实,是一个温暖人心、凝聚民心、提振信心的好报告。下一步,龙港要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主动拉高标杆,全力落实好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议一要在市级层面建立温州南部副中心建设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同时支持龙港苍南两地协同发展和“双龙”战略合作,进一步助推城市蝶变;二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谋划高速、快速路、轨道交通等项目,支持舥艚港口等项目前期工作;三要帮助争取“26县”财政政策支持,强化龙港发展的资金保障;四要将功能性薄膜材料、医疗卫生材料等列入温州“五大战新产业”,提升龙港产业竞争力;五要在中高职一体化、产业学院、教师编制等方面给予龙港更大支持。

金传顺代表建议,加大对南部副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项目建设的支援力度;争取高铁项目在龙港设站,实现 “县县通铁路”;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的家乡情怀,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打造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摇篮”。
鲍牡丹代表建议,推动龙港人民医院与温医大附一医的深度合作,实现同质化管理;加大高端医护人才引进力度,推动龙港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龙港医院实行差异化建设,力争打造浙南地区具有领域代表性的专科医学中心。
王大爱代表建议,在南部副中心布局重大民生项目,提高温州城市发展优质均衡度;充分利用龙港的区位优势,吸引医疗综合体、中高职一体化院校等重大标志性项目落户龙港。
杨志敏代表建议,市级部门共同参与龙港承接的国家、省级改革试点项目,量身定制关于龙港的考核办法,推进龙港改革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3线的规划建设。
林敏代表建议,要加快建设崇家岙港区,明确温福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线位和站点设置,增加“十四五”规划中的龙港元素;关心支持龙港新城开发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与温州市级部门单位建立“1+N”联系机制,促进龙港快速发展。
金道玉代表建议,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土地要素等方面加大对龙港的支持力度。
陈德串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龙港舥艚中心渔港的天然优势,大力推进渔港建设,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汤小梨代表建议,要引进产业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促进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娜娜代表建议,要树立创新开拓意识,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支持设立中国人民银行龙港支行和银监会龙港分支机构,助推金融业健康发展;在会展资源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助力开创龙港文化和旅游产业新形态。
陈志群代表、金传顺代表说,要统筹协调推进龙平苍三地发展,谋划制定整体规划,宣传贯彻“一家人”理念,促进温州南部副中心共同发展。
列席会议的特邀列席人员缪维绥说,要关心在外温州人的发展,关注新生代温州人的成长,提升在外温州人的归属感,鼓励温商回归;在政策上给予更大力度的倾斜扶持,助推龙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