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工作报告 龙港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工作报告 |
2020年1月16日在龙港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筹备组组长 何宗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龙港改革发展历程回顾 龙港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1984年以来,龙港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始终坚持大胆改革、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到产业城、再到“县级市”的华丽蝶变,缔造了城市化的传奇,缔造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传奇,缔造了群众幸福生活的传奇,谱写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壮丽篇章。回首过去35年的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继承发扬这些宝贵的经验成果和精神财富,将其转化为推动龙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5年来,龙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改革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始终是龙港发展的关键词,始终是龙港发展最强大的源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龙港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民营经济发展“三大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中突围而出,建起了享誉华夏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九十年代以来,龙港先后实施了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强镇扩权试点、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等系列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小城市发展的治理架构。2014年龙港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创新低成本的特大镇设市模式。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龙港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成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续写龙港创新史注入澎湃动力。 35年来,龙港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一直以来,龙港持之以恒推进城市化与产业化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城乡面貌等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经过35年的改革发展,龙港从5000多人口的五个小渔村蝶变为38.2万人口的现代化新生城市。先后获得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获评全国文明镇、美丽中国十大小康村镇、浙江最具吸引力小城市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倍加珍惜每一个发展成果,在龙港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驰而不息、接续奋斗,不断推进龙港高质量发展。 35年来,龙港始终坚持勠力同心不懈怠,不断汇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谐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龙港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不忘初心、矢志创新的改革史,也是一部牢记使命、众志成城的奋斗史。龙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迈气概,同心同德、奋勇争先,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冲破了一道道的体制藩篱,创造了一次次的辉煌业绩,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倍加珍惜齐心协力的和谐局面,同舟共济、合力攻坚,不断推进龙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35年来,龙港的茁壮成长和每一次跨越突破,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的悉心关怀。特别是龙港撤镇设市改革的成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国家部委和浙江、温州、苍南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龙港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港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龙港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港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站在撤镇设市的历史新节点,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龙港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差距:一是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与发达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产业“低散弱”问题仍然突出,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乏力,重大产业平台和人才等创新要素保障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提速。二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目标要求差距明显。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不强,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交通、生态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离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差较大。三是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差距甚远。对照县一级标准需要配置建设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少,优质公共服务产品更是十分缺乏。四是政府自身建设、社会治理水平与“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愿景差距不小。少数政府公务人员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开放环境、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解决难度较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还有不少潜在风险。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殷切期望,认真践行省委车俊书记赋予龙港的“四个使命”和市委陈伟俊书记关于做好“三篇文章”的新要求,积极贯彻落实龙港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全力推进“一区五城”建设,奋力开启龙港改革发展新征程。 龙港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扛起改革大旗,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和温州市委“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的决策部署,以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打造活力创新城、高端产业城、现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为主攻点,锐意改革、奋力领跑,敢抓善为、务实为民,真正实现龙港从“镇”到“市”的跨越,努力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力争分别跃上500亿元、50亿元、30亿元台阶;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倍增,分别突破10万元、6万元关口。高质量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改革先发优势更加凸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一)围绕打造活力创新城,加快激发体制机制新动力。始终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龙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坚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引领带动多领域改革,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激发新潜能、赋予新内涵、注入新动力,全力把龙港打造成为创业创新、投资兴业的热点城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创成2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建成新型城镇化“全国样板”;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确保R&D经费支出每年递增25%以上;新引育高层次人才100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0个,新增高校毕业生在龙就业2万人以上。 (二)围绕打造高端产业城,加快培育经济转型新引擎。按照“一个产业、一张路线图、一份政策、一个创新平台”要求,编制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提升、链条化发展;加大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建立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500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 (三)围绕打造现代智慧城,加快构建智慧城市新平台。积极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商用等前沿技术,加快“城市大脑”开发和应用,打造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发展的信息管理中枢,大力推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全力打造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的典范。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惠民服务体系、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体系、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每年递增10%。 (四)围绕打造幸福宜居城,加快完善民生服务新体系。全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全域城镇化,按照“形态集约化、生活社区化、服务均等化、就地市民化”要求,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力争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75%;新建中小学校8所、公办幼儿园18所,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60%以上;打造“15分钟就医圈”“10分钟健身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五)围绕打造平安善治城,加快开辟县域治理新路径。以建设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区为抓手,不断巩固提升大部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市管村居、分片服务”扁平化基层治理模式;深化平安龙港创建,积极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形成协同联动、集约高效的职能体系和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龙港特色的县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力争到“十四五”末,将龙港打造成为行政体制改革和高效能治理的全国标杆,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确保跻身全省平安建设第一梯队。 三、2020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龙港市起步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在坚定信心中展现新作为。信心是前提。有了信心,就会有定力、有耐心、有干劲,才会在逆境逆势中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我们必须在稳中求进中展现新作为。稳定是基础。稳是全面的稳,不仅经济要稳,社会、民生等各方面都要稳。进是方向,不仅在速度上进,更要在高质量上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必须在率先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发展是核心。新城市承载新希望,要以更高站位干事创业,每项工作都必须跳出龙港看龙港,找准先进对标,拉高工作标杆,以“跳一跳摘得到、追一追赶得上”的奋进姿态,率先发展、弯道超车,努力在全市乃至全省作示范、当标兵。我们必须在狠抓落实中展现新作为。落实是关键。必须紧紧围绕党代会确定的每项目标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制保障,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落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根据龙港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议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力争释放更大改革红利,能快则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有效投资增长1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以上,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改革精神,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政府系统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效能提升。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力争全市90%以上政务服务办件实现网上受理,掌上执法应用率达到90%,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和“掌上办公之城”。健全社会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编制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报备员额制。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应用“标准地”数字地图,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实施“亩均论英雄”领跑者计划,加快“亩产效益”提档升级,规上企业和规下3亩以上企业综合评价实现全覆盖,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增长8%以上。 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注重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新增20件企业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完成龙港政务客厅标准化建设,力争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审批材料电子化100%全覆盖,跑零次可办率达到90%以上,创建浙江政务服务网2.0省级试点。建立部门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扩面,推动线下办、网上办、掌上办齐发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力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梳理盘活各类国有闲置资产,完成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增强国有企业在公益性、战略性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深化“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证照分离”等举措,实现企业开办手续1个工作日内完成。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巩固提升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成果。 (二)着力强化产业支撑 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实施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开展产业精准培育、产业链基础再造、供应链优化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特别是抓好印刷包装业的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推进老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坚决淘汰“散乱污”落后产能,完成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改造提升300家,实现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打造印刷、纺织、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狠抓市场主体升级,推动企业“上规”“上市”“上云”,建立企业培育数据库,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加速新兴产业培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培育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启动科技孵化器建设,推进远景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三一筑工装配式建筑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共享经济,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推动服务业做深做活。壮大服务业规模,加快新鸿中心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启动高品质特色步行街建设,打造月湖时尚商圈,培育“月光经济”新业态。开工建设会展中心,高质量办好2020年中国(龙港)印刷与文化产业博览会。加快推进印刷材料交易市场、金融中心、现代智慧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扶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网络经济、现代金融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电商孵化园建设,新增电子商务企业100家,实现网络零售额交易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推动营商环境做优做实。以“两个健康”为导向,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大抓干部进企业,采取问题解决实名制、销号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抓审批进现场,积极打造便捷高效的审批流程,全面实行“代办制”,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开展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20天”试点。大抓政策进人心,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出台导向鲜明、企业欢迎、发力精准、兑现快速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严格落实新一批减税降费政策,争取全年为企业减负2亿元以上。大抓资金进实体,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进政银企联动,深化企业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还款服务,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增加制造业中期流贷、技改贷。大抓科技进车间,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三)着力抓好项目建设 抓好重大产业项目谋划落地。坚持招大引强,开展精准招商,特别是千方百计招引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152”项目落地2个以上,争取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招引实现突破;全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申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3个以上。深入实施“鸟巢计划”,鼓励在外龙商“走归”,持续掀起精神回归、总部回归、项目回归和商会年会回归热潮。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南连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芦浦互通开工建设,启动世纪大道拓宽、人民路延伸等工程,加快推进228国道建设,基本建成江滨大道、临港大道、香林大道等3条新老城连接线,打通海港路、东河路、港耀路等5条断头路,推进启源路、新城大道等龙港新城道路网建设,积极谋划沿海高铁、209省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启动龙湖湿地公园、融媒体中心、智慧龙港等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建设龙港塘东水厂扩建工程、江南垟平原骨干排涝工程。加快推进龙港新城水厂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华润集中供热项目以及月湖等3个综合能源站建设。新改建通信基站300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抓好土地要素保障,深入实施“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分别完成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500亩、300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350亩,新增工业用地(用海)800亩以上,完成用海供地2000亩。合理安排做出让时序,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25亿元以上。继续深化重大项目征迁“清零”行动。抓好资金要素保障,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平衡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与中央、省市国有企业及民企合作开发,综合运用银行贷款、公司债、PPP等方式,拓宽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四)着力提升平台能级 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在大平台整合上发力,全面对接国家、省市产业布局战略,以龙港新城为核心,整合城东、城西和示范工业园区,积极申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打造重大产业集群高地、资源要素集聚高地和产城融合引领高地。在特色平台建设上发力,积极打造特色小镇2.0版,整体提升印艺小镇产业基础,启动小镇客厅、总部经济园建设。在小微园提升上发力,制定出台小微园建设管理刚性措施,全力把好企业入园关,切实提升小微园建设运营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实现“五集五度”绩效评价全覆盖,新增小微园竣工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300家以上。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继续抓好印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加快创意梦工厂建设,持续深化与猪八戒网、北京印刷学院合作,推动龙港印刷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建设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创新港”,深化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0家,确保R&D经费支出增长25%以上。 打造高能级人才集聚平台。推行人才新政,制定实施“智汇龙港”人才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坚持培育本土人才与招引人才两手抓、政策与服务两手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龙港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狠抓人才培育,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不断壮大聚焦实业、勇于创新、富有责任的当代企业家群体;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专业技能人才500人以上;举办龙港首届创业创新大赛、印刷创意设计大赛,大力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精准人才招引,建立健全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性政策,新增急需紧缺人才3000人以上。 (五)着力加速城乡一体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强化规划有机融合,按照全市空间布局“一盘棋”“一体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确保规划落实落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开发步伐,启动公共服务区城市设计和建设,打造龙港城市发展的示范窗口。推动新老城联动开发,开展老城有机更新和未来社区建设,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提升城市形象颜值,大力实施“美丽城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入城门户和城区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加快绿化彩化亮化、桥下空间利用等工程建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行动,推进海岸整治修复、滨海湿地恢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开工建设龙港湿地公园二期工程。 加快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好督察整改攻坚战,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整改要求,纵深推进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80%以上,创成省、市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个,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0公里,开工建设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工程。打好交通秩序整治战,全面推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抓好站港大道与西一街交叉口、东城路与龙翔路交叉口等“十大堵点”整治,推出机关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惠民举措,优化公交线路、班次和服务水平,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0辆,新建停车场10个,新增停车位3000个。打好环境卫生大会战,对乱摆乱放、乱丢乱弃、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的“四乱”行为进行大整治,全面推进“除脏、治乱、疏堵、禁违、纠差”,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新面貌。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8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城乡休闲绿地20处、美丽河湖3条,启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个,完成7个片区示范街打造,谋划建设鲸头风景区,高质量建成“四好农村路”10公里以上,全力打造花园式农村居住环境。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千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创建,扶持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10家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生猪市场供应有序。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乡村振兴“两进两回”活动,引导1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下乡。启动舥艚中心渔港避风锚地建设,打造舥艚渔港经济区。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4%以上。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校网布局,积极探索名校联合办学。完成宏程小学、启源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建设,开工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彩虹幼儿园,推进龙港三小、龙港二中等8所校园改造提升,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加快高中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改建中小学食堂8所,创建中小学智能“阳光食堂”10所。全力打造“健康龙港”。深化“医共体”建设,加快龙港医院新院和龙城中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启动中心卫生院、云岩、芦浦、舥艚等4家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设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4个。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开展送文化下乡100场、赠送图书1万余册,拓展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打造“书香龙港”。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完善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确保全市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全面加快保障住房建设,新开工安置房2500套以上、交付400套以上。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养老事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深入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对5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免费视力监测,完成400个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为5500名适龄儿童实施免费窝沟封闭,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患龋齿率再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运行管理,建好用好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联合调处功能,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推进公共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成沿江、湖前、舥艚、芦浦、云岩等5个片区基层服务综合体,确保明年实现9个片区全覆盖,争取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台政策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更高标准推进移风易俗、礼让斑马线等文明创建行动,大力推进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建设,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干部干事业、企业创新业、百姓齐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平安建设,立体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走私等专项行动,打造智慧安防小区15个、智慧安防校园100所。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格局,严格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新建、改造40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成农村老旧民房线路改造2000户,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双拥、人防、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各位代表,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今年我们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理念,在广泛征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梳理形成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出10件。我们将逐项分解落实责任,主动接受监督,确保高质量完成。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班子要有新作为。我们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五心”打造“五型”政府,不断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努力打造改革型政府。下定改革决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让改革成为龙港最大的红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机关部门“中梗阻”开刀,用好干部考核考评的“指挥棒”,提高工作执行力。拿出改革实招,在城市管理、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方面出硬招求突破,打通各种壁垒。 以“夙兴夜寐”的用心,努力打造有为型政府。用心谋思路,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区五城”目标定位,理清实施路径,画好路线图,把工作谋深谋细谋实。用心解难题,既要解决新的问题,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遇事不推诿、遇难不绕道。用心抓落实,坚持结果导向,说到就要做到,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 以“一抓到底”的恒心,努力打造效率型政府。狠抓审批提速,再造办事流程,缩减审批环节,确保人员减下来、速度提上去。狠抓服务提效,充分发挥大部制的体制优势,坚决防止解决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弊端,又出现了部门内部空转的现象。狠抓工作提质,制定部门“六重清单”“对标改革清单”和“补短板清单”,强化考绩督查,定期通报“晾晒”,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以“执政为民”的诚心,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问政于民,把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作为“规定科目”,发动全市人民共同参与龙港建设发展,合力打造一个“共建共享、自豪自信、向上向善”的幸福家园。问需于企,进一步规范各类涉企行政行为,坚决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有诉必理。问计于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只要有好项目,就有土地支持、就有要素保障、就有保姆式服务。 以“清正廉洁”的公心,努力打造廉洁型政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一以贯之纠“四风”,构建完善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全面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重大决策向人大报告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政府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过紧日子,全市一般性项目支出压减10%,日常公用支出压减5%,全面实施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凝聚起砥砺奋进的伟大力量,勇担使命、锐意改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高质量建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四个使命”:即省委车俊书记对龙港市发展提出的殷切希望,分别是担起先行先试的使命、担起示范引领的使命、担起造福群众的使命、担起携手发展的使命。 2.“三篇文章”:即市委陈伟俊书记对龙港市发展提出的殷切希望,分别是打造改革新标杆、确保发展高质量、提升群众获得感。 3.“一区五城”:即龙港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一区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五城分别是活力创新城、高端产业城、现代智慧城、幸福宜居城、平安善治城。 4.“十四五”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21-2025年。 5.“R&D经费”: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6.“智慧城市”:即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7.“城市大脑”:即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数据的分析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 8.“数字经济”:即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 9.“标准地”:即土地出让时明确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 10.“亩均论英雄”:即以“亩均”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奖优汰劣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1.“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2.“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3.“企业上云”:即企业通过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管理、业务等方面的数据化转型,旨在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 14.“隐形冠军”:即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15.“月光经济”:即以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销等为主要内容,是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16.“152”项目:即省市县长项目“152”工程,省长抓百亿规模项目,市长、有关副市长抓50亿元左右项目,县(市、区)长、有关副县(市、区)长抓20亿元左右项目。 17.“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18.“五集五度”:即小微园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分别是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和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度、两化融合度、员工文化程度。 19.“青蓝接力”工程:即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而开展的行动。 20.“未来社区”:即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21.“无废城市”:即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2.“四好农村路”:即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 23.“两进两回”: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24.“医共体”:即把一个辖区内的医院与医疗服务机构组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医疗体系。 25.“最多跑一地”:即浙江在国内率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站式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让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26.“六重清单”:即“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要素”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