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龙港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一、2023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面上工作 一是抓好省市考核排名工作。充分利用督查、督办、约谈等方法,发挥好安委办牵头抓总作用。我市三季度“七张问题清单”比二季度明显好转,由全省第80位提升至第61位。“3030”机制“四率考核,7月、8月、9月全市排名上升至第6、第7和第5位(6月第13名)。二是打好全省大排查大整治攻坚战。推进全市“8+5”重点领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落细落实防范措施。大排查大整治期间,全市共计完成10.78万家次排查、指导。其中排查各类主体37514家,覆盖率153.12%;累计发现隐患61541处,重大隐患769 处,完成省、市、县三级发现重大隐患整改共计 765 处;累计责令停产停业1027家;累计立案1222件,拘留87人。三是做好我市平安护航亚运工作。围绕 “六个坚决防止、三个满意”工作要求,牢固树立“100-1=0”的安全理念,以“一失万无”的警醒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以龙港“一域之安”护航亚运大局平安稳定。期间印发《迎亚运安全信息日报》30期,全市共排查单位27519家,查处风险或隐患4346条。其中:市直部门共排查单位19203家,查处风险或隐患3600条;社区共排查单位8316家,查处风险或隐患746条。四是显著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托技术检查员专业力量,全面开展我市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截至目前,出具隐患清单2958份,固定违法证据291条,协助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141份,处理各类案件199件,缴收罚没款930万元,同比增长300%,与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25次,查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10起,收缴烟花爆竹800余箱,3起涉嫌危险作业罪案件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查处举报案件46起,隐患曝光11家,上报典型案例6起。五是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工矿领域、“园中园”“厂中厂”全领域、全链条电气焊作业、“三场所三企业”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底线。共排摸8506家,发现隐患18812处,整改率达100%,重点领域共发现重大隐患475处,停产停业144家,整改率达100%。共排查出租企业508家,承租企业1774家,督促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1774份,排摸特种作业人员202人,排查发现电气焊作业企业225家,电气焊作业人员442人。六是紧盯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多次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动员会,每日派遣监管人员下企进行宣传标准化创建的必要性,齐头并进,督促企业建立并保持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展标准化创建企业2103家,占计划任务数的52.6%,其中小微标准化企业开展创建1817家,三级标准化企业开展创建286家;累计提交评审企业1136家,其中小微标准化企业1070家,三级标准化企业66家;评审通过企业846家,其中小微标准化企业828家(第一批通过503家,第二批325家),三级标准化企业18家。七是切实做好行政审批工作。2023年,共受理许可审批事项89件,其中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24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23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25件,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1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安全评价报告备案7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2件,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备案7件。八是积极推进安责险工作。在实现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领域投保全方位覆盖基础上,努力做好“三场所三企业”、其它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及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投保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47家企业的投保工作。 (二)森林防灭火工作 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在春节、清明期间,为杜绝森林火灾发生,确保森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以严防死守的高压态势更彻底的贯彻执行“六个到位”森林防火工作。市资规、农业、应急、执法等部门继续实行清明期间实体化办公。云岩、舥艚社区联合党委持续开展巡查工作。对市领导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实施及时整改,卡点和巡山人员加强卡点和上山的检查工作。共在云岩、舥艚设置14个卡点,投入230人(公安交警60人、森林专职队50人、志愿者40人、属地联合党委60人、森防指20人)、山林巡逻60余人。共没收香纸80公斤,爆竹186串,蜡烛400余根,赠送祭扫群众白菊花676束。 (三)防汛防台工作 一是抓好考核体系构建工作。复核更新各社区、各部门防汛防台责任人名单共计4314名;调整市防指成员单位责任人共计31名;修订完善市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将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推动责任考核体系全覆盖;开展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培训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培训504人次,切实提升了基层防汛责任人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部署开展全市防汛防台隐患大排查,建立隐患整改清单、落实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截至目前,共排查渔船280艘、避风渔港2处;老旧房371间,涉及800人,已全部赋码;地质风险防范区3处,涉及6户11人(已签字背书);共排查录入风险转移人员11808人(其中,地质灾害点转移人员31人,建筑工地10952人,老旧房屋800人,特殊群体25人),已明确转移责任人。三是做好指挥体系优化工作。按照浙江省“1833”联合指挥体系要求,持续提升统一指挥、整体协同、一体作战能力。绘制龙港市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制定《龙港市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修订《龙港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和《龙港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全市防汛防台综合演练,已于6月28日开展实战演练1312人次。加强专项演练,督促指导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重点开展“五停”“五断”工作机制、重点工程、人员转移等演练,切实提高人员转移效率。 (四)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做好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化。按照“综合救援、一队多用、一队多能”的原则,结合城北专职消防队、城东专职消防队、新城专职消防队3支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及10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成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二是深入推进专业和社会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实际,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部门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承担本行业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标准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全面完成23支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完成相关队伍成立发文,挂牌等工作。三是夯实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十个一”建设。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聚焦社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城乡社区应急体系改革重塑,落实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3年度完成9个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四是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纵向由市社区、横向覆盖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要求,推动形成龙港市有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社区有应急手册的三级联动、整体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总体预案要求每3年需修订一次预案,目前共计完成48个专项预案修订工作。细化预案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明确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应急预案强化准备、明确职责、规范程序、牵引处置的重大作用;解决预案当“摆设”、预案成“台账预案”的突出问题。五是做好预案演练工作。聚焦实战、聚焦重大风险、聚焦极端情况,合理设置灾害事故场景和科目,督促牵头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已开展9场主题拉练。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工作,根据演练和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动态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五)减灾救灾工作 一是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根据防汛防台50条措施要求,2023年度避灾安置场所物资采购投入228.8万元。同时,积极与经发部门对接,根据5号台风“杜苏芮”和6号台风“卡努”物资消耗情况,制定了全市避灾安置场所物资补充方案。二是积极开展汛前备灾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排查,修订村级防汛图和避灾安置场所分布图,对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制定了全市建筑工地转移方案。汛前,委托2家维修公司对全市102个社区的发电机、抽水泵进行维护保养,市减灾办联合市防办开展了汛前检查,重点检查了各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准备情况,并对检查的问题及时进行了交办。在今年的5号台风“杜苏芮”和6号台风“卡努”台风中,成立了大型避灾安置场所管理专班,完善避灾安置场所职能部门职责,协调、统筹转移建筑工人6780人次,保障避灾人员的生命安全。三是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全市灾害信息员通讯录,定期更新国家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并对社区灾害信息员任职最低时限提出明确要求,确保灾害信息员队伍稳定。在7月18日在龙港市文化中心邀请了温州市局领导对全市398名AB岗灾害信息员进行一期灾害信息专题指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灾害信息员自身业务技能。四是做好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2022年,我市新建避灾安置场所18处,提升25处,其中1个县级避灾安置场所体育馆,能容纳1500人。2022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和减灾救灾物资发放已经全部到位,在11月初配合省里交叉检查,完成最后的验收工作。今年按照市长办公会议精神,新增17处学校类的临时避灾安置场所,由于学校类避灾安置场所普遍缺少折叠床,根据上级要求,紧急采购2000张折叠床发放于31所学校,目前有7家学校设有体育馆,能有效解决建筑工地的安置问题。25所学校临时避灾安置点列入到2023年避灾安置场所物资采购计划里。 (六)其他重点任务 一是完成了全省技术检查员现场会。办公室牵头承接浙江省技术检查员队伍建设试点任务,并于今年8月份承办了全省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工作现场会,打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应急执法样板。相关经验做法在《温州政务信息》、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工作经验专刊》《人民日报》《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媒体刊发推介,并获张振丰市长和时任杨胜杰常务副市长批示肯定。二是完成安全生产月宣传工作。着重开展“进企业”进学校”等安全生产“五进”活动。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宣传车驶入每个园区等方式开展“进企业”活动,开展应急演练107场,累计参与7600人次,开展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培训52场,累计参与2400人次,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练、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开展进“进学校”活动,开展应急逃生演练107场,累计参与131841人次,开展逃生技能培训59场,累计参与75691人次,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全知识。三是抓好“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宣传活动。今年我市设立了一个主会场,十个分会场,共计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各10000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20000份,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安全生产强基固本。要从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从业人员、安全投入、风险隐患排查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查漏补缺、强基固本,要全面摸排企业底数、安全漏洞和监管盲区,明辨识、建台账、溯源改、抓治理、补短板,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两手抓、双胜利”。二是强化监管执法整治。加大“两手抓、双胜利”等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力度、强度和频度,严格按照“两全两铁”措施和刚性执法要求,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做到立案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关停一批、拉黑一批,坚决遏制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抬头趋势,使企业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三是压紧压实三方责任。全面压实企业、部门和社区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加大重大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严控力度,掐断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链条,要深刻吸取省市内外事故教训,严防死守,确保亚残运会和四季度安全,坚决不发生事故。四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根据温州市、龙港市百日攻坚实施方案,继续开展为期100天的百日攻坚。在100日内,想方设法,采取各项有利措施,争取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督促各部门、各社区联合党委吸取事故教训,市四套班子领导开展“周巡”,部门和社区全覆盖开展“日查”,坚决打击一批非法违法行为,识别、管控一批重大风险,整治一批重大事故隐患,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开展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27号)文件精神,在2024年全面开展安全监管执法领域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培训机制,开展分类分级分层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每年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2024年6月前完成本地区、本部门行政执法队伍的全员轮训。六是完成标准化企业创建。根据《龙港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龙政办发〔2022〕12号)要求,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力度,力争2023年完成全市园区内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2500家,2024年完成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4000家以上。七是加速推动重点领域社会化服务。邀请省市专家,加紧加密危险化学品、矿山、“三类企业、三类设施、三类园区”、“三合一”、“三场所三企业”等事故频发及易发领域隐患排查频次,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八是深化宣教提升意识。持续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等安全宣教活动,分行业分领域组织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企业安全生产宣贯培训,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员工安全教育;抓实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三项岗位”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与考核,实现全市加工制造类企业、“三场所三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全市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一般生产经营岗位从业人员应培尽培。九是加强协同凝聚合力。发挥工矿专委会和专委办在日常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涉企部门的联防联控。强化工矿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环保设施安全监管,督促各地增强包含小微企业园在内的“三园一点”、厂中厂(一厂多租)、企业违章建筑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监管合力。十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险投保工作。在高危行业投保的基础上,加大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投保力度,做好保险公司与执法中队的衔接工作,确保我局安责险工作在考核中不滞后。 (二)森林防灭火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森林防灭火责任机制。发挥市森防指办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社会资源,提升沟通效率和协调领导力度,细化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做到指挥机构健全完善、部门职责清晰明确、运行机制规范科学、防火责任落实落地。二是进一步强化野外火源管控措施。在高风险森林火险期间,落实预防和扑救各项应对准备,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强化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巡护,建立常态化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大排查力度,建立风险清单,加强分类整治,实行闭环管控。三是根据全省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浙森防办〔2023〕1 号、温委办印发14号文件的《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清单》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建设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四是加强森林消防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目前我市森林消防宣传只有简单印制的宣传单、宣传横幅标语、广告牌、宣传车等方式,下一步计划开展森林消防进农村、进林区、进学校、进农户,统一制作精美的森林消防宣传图册、视频,面向群众大面积铺开宣传教育活动。 (三)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减灾救灾 一是要重新梳理八大风险清单;二是开展社区应急体系建设,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建设;三是高质量完成2024年温州风险隐患对策及工作任务要求清单(20项任务);四是进一步抓好2024年防汛防台演练活动。督促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重点开展“五停”“五断”等工作机制演练,以及重点工程专项演练,社区重点开展人员转移演练,确保演练全覆盖;五是开展19个学校类避灾安置场规范化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