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 请别忽视职业性噪声聋
|
2024年3月3日是我国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WHO 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噪声危害导致的听力损失占全部听力损失的 16.0%。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期,暴露于职业性噪声的劳动者数量日益增加,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我国继尘肺病后的第二大职业病。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对健康有何影响?如何预防?无疾君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和劳动者们聊聊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是一种生物学效应缓慢渐进的积累过程,是由工作环境中长期的噪声接触所导致,是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 生产性噪声的类别按照来源,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1、机械性噪声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切割、打磨机械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电磁设备内部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易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行业1、矿山开采行业钻孔、爆破、电铲、装车运输过程;还有各种机器如球磨机、磁选机、过滤机、循环水泵及矿浆泵等。 2、延炼行业工序中的卸料、粉碎、筛分、除尘、混料、转运、机械维修等。 3、建筑行业打孔、打桩机、绞重机、挖掘、铲土、推土、搅拌、拆建等工序。 4、机械制造行业铸造、锻压、机械加工和机器装配工序等。 5、航天航空行业常由飞机动力系统和空气紊流产生。 职业性噪声聋对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不但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产生损害,还可能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可能会有头痛、头晕等表现,还会影响睡眠,引起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肠胃不舒服等症状。接触噪声的女性还有可能引起月经异常、痛经等。 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长期暴露于职业性噪声可对听觉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噪声可引起迷路内淋巴液波动,挤压和剪切基底膜和盖膜,使耳蜗螺旋器受到冲击,造成机械损伤,高强度的噪声还会造成鼓膜破裂、听小骨断裂位移等中耳损伤。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噪声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以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试图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负反馈来维持体内平衡,长期暴露在噪音中会导致睡眠障碍、沟通困难和认知障碍,反过来又会扰乱HPA应激反应系统。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增加劳动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引起心律失常。但随着噪声对机体作用时间的增加,对血压、冠状动脉的影响逐渐显现,心电图后期表现为心电轴偏移、ST-T段改变等一系列心肌肥厚及心肌缺血等表现。工作过程中接触噪声还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有研究认为噪声可作用于大脑皮质和神经中枢,导致内脏神经和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受损,使新陈代谢紊乱,造成血脂代谢异常。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高强度可激活HPA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从而导致机体皮质醇、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机体为维持自身平衡,会相应提高机体内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水平,从而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若女性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殖功能,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影响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噪声对机体的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生殖腺、生殖管道,使卵巢细胞、睾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遭到破坏从而降低其细胞活性;另一方面是噪声通过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系统,引起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月经周期的紊乱。 如何预防职业性噪声聋一、控制噪声源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采用自动化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式。控制噪声传播途径。通过隔声、吸声、消声、隔振和减振等手段控制噪声传播,或工作岗位尽量远离噪声源。 二、加强重点岗位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使用护耳器等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进入噪声作业场所前,应检查耳塞、耳罩是否戴好。 三、规范开展健康监护职业性噪声聋发病隐匿,早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对语言听力的影响较小,所以损害早期个人感觉并不明显,但通过特殊的仪器可以及时发现,因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异常,避免进一步接触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