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383MB1D79277F/2025-13940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5-01-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24年市场监管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市场监管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1- 22 17 : 15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我局坚持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为思想统领,以加快建设“改革名城、瓯越明珠”为全年工作中心轴,围绕龙港“八个方面”“五大行动”工作部署,结合省委“三支队伍”建设和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以及省市监局助企惠民“十件实事”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牢牢把握“四个角色”定位和“五个坚持”理念,全方位抓好全年工作计划谋划。以打造“整体市监”、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先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不断深化监管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主要工作成效

(一)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上加力突破

1.做精做实个体经济增值化服务,助推个体商户量质齐升。全国首创“个体工商户专区”,以扶持政策“普惠性”和帮扶举措“精准性”为导向,以“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为核心驱动,构建首创性、高效能的个体经济增值化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个体经济量质齐升。2024年,我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4万户,同比增幅10.77%,新设数增速居全省第4。相关做法入选“浙里改”最佳案例,被温州市局全市推广,并得到国家级领导点赞肯定。一是建立多元服务机制。塑造“龙港个体经济腾飞”8个卡通人物,发放宣传卡册7000余份,生动解读、精准宣传个体工商户政策,面对面帮扶新设个体工商户3351名,发放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贴息补助23万元;集成代报年报、代绘图等免费服务,累计上门办公、制证送证17000余户次,有效减少个体经营户证照办理“多次跑”“折返跑”;深化合规经营指导,精心制作30个教学视频,利用“龙港市入市第一课”教学抖音号等载体持续扩大受众面,视频播放量超11.6万次,服务新设个体工商户3万余户,被群众称为“放心创业的入市宝典”。二是深化金融帮扶体系。携手市农商行合作实施“深耕计划”,广域归集、精准评价个体“画像”,帮助个体工商户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分别下降和上升30%。嵌入专区打造金融服务驿站,开设“开业+开户+金融”服务,联动实施“市场监管+金融”模式,实现营业执照申领、账户开户、结算等增值服务“零”距离触达,个体工商户从开户到开业时间缩短至1天。组建“211”金融服务小组,上门指导个体工商户办理“聚合码”2121个,帮助节省交易费350余万元、节约利息620余万元,解决疑难困境100余个;发放贷款7988户,余额34.49亿元,贷款户数与额度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13%256%,个体用信额度达到3.97亿元,完成省年度任务的265%三是推进技能富业模式。结合龙港产业特色,建设“京东云”电商培训基地、成人职业培训中心等6个技能培训基地,累计帮扶技能提升4500余人次。邀请“腾蛟道鑫糕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徐瑞现等10位专业人才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帮助提升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引导“余家慕粉干”产业转型升级,指导3家个体工商户完成厂房、设备更新换代,1家完成速食粉干开发并投放市场。

2.做深做强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助推企业知产增值保护。着力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获批全省印刷业数据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完成印刷包装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立项以及浙江(龙港)智能印刷包装知识产权联盟备案核准。《数据知识产权助力康尔微晶发展》入选省改革办“企呼我应”案例,《助推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入选温州市2023年助企十大典型案例。2024年,我市共完成高价值发明专利170件,每万人拥有量达到3.62件,同比增长17.2%;完成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3件,新增布局发明专利规上企业数58家,企业知产许可与转让392件,同比增长544%;质押融资金额88.6亿元,同比增长192.6%;新登记数据知识产权369件,并完成温州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许可运用,累计许可31件。

3.创新突破消费投诉维权机制,维护消费市场正常秩序。设立温州首个综合消费维权服务中心在商圈综合体、家居建材市场等热点场所铺设消费维权服务,并在15主城社区设立维权联络,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形成“一个中心两张维网”维权架构。创新性实施“四调联动”机制,将消委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融合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维权途径。2024年,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7365件,按时初查率和办结率均为100%,其中组织调解消费纠纷4903起,调解成功率55.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185万。同时,牵头我市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出台全省首个应对恶意“维权”行为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实行疑似恶意“维权”行为“甄别审查程序化、答复内容格式化、行为告诫常态化”,实现恶意“维权”数量占比同比降低近20个百分点,不受理恶意“维权”诉求“零复议、零诉讼”。

(二)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加力突破

1.实施双轮驱动培育,推动标准研制和实施。完成435家规上企业标准化统计申报和审核,5家企业成为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2家企业申报标准创新型企业中级。推动246家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声明,累计上报477项标准,涵盖511种产品。主导制修订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浙江制造标准,参与研制14项国家标准。其中,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8项国家标准制定,康尔微晶通过申请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微晶面板》,成为我市首个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

2.实施质量升级工程,深化质量提升行动。以高端产业城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动员培育5家企业组织申报“浙江制造”品字标,2家企业“品字标”认证,2家企业取得3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推动15家规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指导30位首席质量官通过培训并取得证书。今年我市质量工作总体成绩列入温州市第一档。

3.全力推进国家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验收。重点围绕我市改革特色亮点项目,开展调研、精选亮点、组织技术攻关、研制重点标准,打造标准化最佳应用场景。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省级标准化试点、(龙港市)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和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构建城市发展、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产业升级等领域1+X9项标准体系,为主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210项,累计完成对标达标313项。相关工作信息已报市场监管总局,争取总局或国办采用。

(四)在坚决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上加力突破

1.持续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安全指数稳步攀升。从风险发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治理三个层面,迭代升级风险治理体系2.0版。修订完善制度16项,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大联动工作机制新增监测哨点44个,报送有效信息1100余条,成功处置“学生网购亚硝酸钠”等事件,查处3处超量超范围使用焦亚硫酸钠的加工窝点,成为全省示范点并在温州市半年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会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相关工作纳入第二批“浙里食安”最佳实践培育,半年度食安指数排名温州第1

2.聚焦药械化监管现代化,创新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全省首创落实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主体责任履职报告会,形成“入市前教育”与“入市后信用监管”相结合的新机制。创新化妆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建立1+X”标准化架构体系,完成《化妆品社会共治人员服务与管理规范》《化妆品社会共治社区网格建设规范》等地方技术规范制订颁布,系统构建“以社区(网格)治理为核心,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治理机构、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化妆品安全治理标准化工作体系,被省市监局纳入试点工作。创新性实施基层药品监管第三方治理模式,起草发布涵盖药品安全“六大员”工作规范、第三方治理工作规范、走访规范、民生药事服务规范等内容的5项龙港市地方标准,建成药品安全示范社区3实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和服务创新,被省市监局纳入药品流通监管领域试点创新项目。

3.着力开展“两项行动”,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实施叉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培训叉车作业人员取证254人,去年同期287人,完成新增注册登记426台,查处各类叉车违法案件17起。实施无忧乘梯安民行动,全力开展电梯使用、维保安全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检查电梯维保5家,使用单位574家,检查电梯1416台,发现隐患809个,完成隐患闭环771个,查处电梯各类违法案件11起;新增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电梯488台,电梯故障困人率下降27.69%,平均救援到达时间缩短至13.56分钟。每月过程性考核取得6A的优异成绩。

(五)在改善民生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上加力突破

1.实施农贸市场多元化发展,增强市场发展创新动能。创新打造农贸市场“百姓厨房”,以西排农贸市场为试点,探索自带菜代加工、点菜、酒宴等多元化消费体验方式,带动市民消费热情。修订《2024年放心农贸市场标准》,以提升“烟火气、幸福感”为核心,完成新创、续创放心农贸市场4家。更新《龙港市农贸市场一体化管理标准》,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各农贸市场摊位实际使用性能。同时,深化龙港市“一支队伍管农贸”机制,形成日常监管、交易秩序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业人员培训等系列管理规范。联合苍南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开展“百家市场十进服务”活动,集中检查检定市场计量器具。先后开展市场内“鬼称”“生鲜灯”“长江禁渔”等专项整治,立案查处3起,着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延伸“阳光厨房”覆盖面,提升食安风险智治水平。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实事“阳光小作坊”创建13家、中小学“示范食堂”建设9家;完成养老助供餐机构建成“阳光厨房”9家、医疗机构 “阳光厨房”建设1家、阳光学校配送企业(家)7家。重点建设集中式覆盖广的智慧中心实验室,建成智慧快检APP和数字驾驶舱,将我市16家农贸市场全部纳入食品安全智慧集成快检范围,实现快检结果数据与“浙食链”后台数据贯通,上下游主体的“检测+溯源”数据自动流转,每日上传快检结果数据150-200余条。截至目前,已完成食品快检48029批次,阳性508批次(胶体金法检测阳性371批次,占阳性总数的73.03%),阳性发现率10.6‰(全省平均阳性发现率1‰)位于温州第1、全省前列。完成监督抽检1800批次(91批次未出结果),发现不合格食品72批次,其中农残或添加不合格64批,学校食堂不合格5批,不合格发现率4.21%,居温州第2

3.强化八大领域专项执法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持续开展食品非法添加、保健品行业、美容美发、车辆检测机构、互联网广告、医疗收费、殡葬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等八大领域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查办各类案件588起,罚没款总额424.94万元。其中,大要案82起,移送司法机关19起。其中2起案件被省局评为典型案例,行政执法队被温州市局授予优化营商环境和重大案件查处集体嘉奖。

二、2025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着力聚焦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三支队伍建设等赛道,坚持“创亮点、树品牌、争试点、争荣誉”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具有龙港辨识度的品牌项目。

(一)深化个体经济增值化改革品牌效应。拓展“入市第一课”视频培训内容,引导个体工商户系统学习运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全面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档案建档工作,破解个体工商户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等信用贷款瓶颈,提高个体工商户金融贷款保险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开展机器设备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生态提能升级,提高产业链竞争优势。与农科院专家积极对接,重点指导龙港余家慕粉干、三酒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形式,开发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温州南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印刷业数据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构建,与龙港公、检、法建立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司法保护合作协议,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险规范服务标准》,强化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权益保障,保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进龙港市印刷包装产业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构建智能包装印刷产业具体领域产业专利导航专题数据库,编制发布产业、区域专利导航图谱、报告,打造知识产权助力传统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三)“四个体系”建设打造食安共治样板。建立“部门监管+专业协管+网格协助”管理体系,实行“证前指导”制度,并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推行餐饮行业“食安一码统管”,齐力抓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以监督抽检、食安快检为主,企业自检为辅的食品检测体系,深化食用农产品集中快检,探索建设共享实验室,做到科学抽、靶向检、精准溯,持续阻断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拓展哨点监测网和风险治理数字场景应用,落实食安风险“红黄蓝”三色管理和“一健响应”快速联动“137”工作时效要求,做到风险预警发布及时、处置高效闭环。同时,不断丰富食安共治活动载体。形成以食药安委为核心,监管协管、检验检测、风险治理、社会共治等四大体系支撑的“1+4+N”食安治理体系。

(四)探索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化管理举措。结合网格准入事项,创新“电梯安全义工”制度,组建全市电梯安全义工队伍,深入挖掘安全网格员作用,打通特种设备基层自治管理“最后一公里”。同时,开辟主流媒体特种设备知识宣传专栏,谋划“安全入市第一课”,加大社会面特种设备知识宣传,持续推广提升基层特种设备规范运行、安全使用意识。

(五)创新具有龙港辨识度的信用管理制度。联合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出台《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告知书管理办法》,对未践行诺言或骗取证照企业,建立多渠道发现、核实、惩处机制。同时,根据龙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出台行业信用评分丰富、互相承认的信用评价办法,将信用评价结果用于日常监管与跨部门双随机监管工作,并促进信用结果应用场景使用,实现信用结果具象化。

(六)深化龙港消费者权益保护现代化建设。联合市委社工部,实施“消费纠纷化解一件事”改革,防止因权属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对消费者造成“二次伤害”。推动市消保委与市监消保职能“分割”,实施龙港市消保委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消保委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打造特色调解工作室、社区联络站、商圈维权站等,建成龙港市消费维权实体网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