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383MB1E44892B/2023-05917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
  • 成文日期:
  • 2023-03-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关于2022年龙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3- 03- 17 15 : 14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2月14日在龙港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龙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温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全市经济呈现“回稳有力、势头向好、动力增强”的特点,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70.14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居温州第二、全省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居温州第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44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居温州第一;进出口总额76.7亿元,同比增长48.1%,增速居温州第二;存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增速居温州第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2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温州第三,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0元,城乡收入比1.82:1,比上年缩小0.03。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三次产业优化调整加速。第一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1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95.09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温州第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44.7:52.7。4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高于温州平均的有33项,占比82.5%,21项经济指标位列温州前三。

社会消费跃居前列。开展“温享新消费”、汽车销售优惠等政策主导的促消费活动,联动全市商超酒店开展企业端消费让利,累计投放消费券5834万元,累计带动消费金额4.9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6%,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增速均居温州第一。《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减负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大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拓展消费新业态。

投资拉动显著增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统一部署、高效协同的综合推进体系。全年完成有效投资158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温州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全年招引签约超10亿元项目10个、超50亿元产业项目2个,超百亿华润电力清洁能源、50亿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等一批高质量高效益项目落地开工;有效利用外资6771万美元,其中高新技术外资2500万美元,外资工作位列全市第一。

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启动本地(启鑫供应链)出口集拼中心建设,打造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龙港检测中心、温州海关龙港办公区,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的专业出口服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6.7亿元,同比增长48.1%,增速居温州第二。全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完成11103万美元,年度完成率185%。建立《2022年度龙港市重点展会目录的通知》重点展会目录,鼓励外贸企业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扩展市场,累计组织120家外贸外资企业参加广交会、跨境电商等众多展会。

(二)共同富裕成效显著

目标定位更明确。谋划制定《龙港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2022年工作要点》,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聚焦“三个一批”,完善编制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打造一批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探索一批有龙港特色的共富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谋划一批重大改革方案。

改革成效更显著。率全国之先推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入选省级共富最佳实践案例。紧盯“扩中”“提低”,在全市102个社区全面铺开“共富工坊”工作,吸纳农村就业人数871人,人均月增收2871元。实施五大行动强化残疾人就业、养护保障,落实三大行动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及融入社会。城乡居民年低保标准从10632元提高到12420元。

(三)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创新平台不断优化。推进龙港新城孵化园、印艺小镇客厅等大孵化集群建设,加速落地运营机构和科创基金,以“平台+项目+基金”模式推进形成全域大孵化集群发展格局,新增孵化空间6.1万平方米。成功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区,编制完成《龙港青龙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总体方案》,启动创建龙港青龙湖科技城。

人才引育扩量提质。出台“人才新政50条”“科技创新20条”,完成博士后工作站建设2家。首次面向全国发布硕博招募令,引育硕博147人。组织线下、线上招聘会46场,招引大学生7573人。出台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办法,招聘教育、医疗人才575人。结合“瓯越工匠”赶超发展行动,完成职业技能人才培训16298人次。

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省科技型企业147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第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家;列入温州市“揭榜挂帅·全球引才”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个,省“双尖双领”重大科技项目1项,实现网上技术交易总额9.89亿元。

(四)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项目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制订出台《龙港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生成决策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流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从严落实《202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专题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依托人大建立的“一对一”挂钩联系监督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常态化监督。

省市项目争取取得实效。新增省市县长项目1个,重大产业项目2个,省重点工程项目3个,涉及清洁能源、农水设施等重要板块。列入温州市“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项目20个,完成投资25.4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05%。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立小升规、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等14类市场主体培育清单,梯次培育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市场主体14289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5家,新增产值首超5亿元企业1家、首超亿元企业11家。开展5大老旧园区改造提升和高耗低效整治专项行动,倒逼低效企业“腾笼换鸟”,累计完成62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腾出用能4459.1吨,腾出用地223.1亩。

(五)重大改革纵深推进

数字化改革成果丰硕。“一网统管”平台日均处置民生痛点12件,线下及时处置率达100%,各类矛盾纠纷受理同比下降10%;实现“市级指令”直达网格,实现居民80%以上事件处置在网格。“儿童友好码”获2022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温州分赛区三等奖,“店面选址创业蓝图”、“快递智管”应用获温州分赛区优秀奖。“龙港小事直播办”打造全省首家“浙里直播”市县贯通子场景,获《浙江新闻联播》“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栏目报道宣传。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开创全省首例地方国资自主售电模式,将地方国企引入电力平台交易系统,破解电力公司售电单一的盈利模式,发挥政府对地方企业用能成本的调控能力,打造要素改革新样板。深化工业标准地改革,探索试行“先租后让”等多种供地模式,实现产业项目高效落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实践获温州市改革创新十佳实践案例,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获省级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在《浙江信息》刊发。

重点要素保障实现突破。完成温州市下达的43亿元专项债储备目标,16个项目成功发行,总投资140.55亿元,专项债金额20.13亿元。3个项目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12亿元,首批2.42亿元资金成功发放。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争取列入省级重大项目面积5522亩,永农基本农田核减规模3000亩。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2个,获省政府土地指标奖励75亩;印艺小镇考核结果优秀,获1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坚定抓好疫情防控。制定实施《关于实行疫情防控工作模块化运行机制的通知》,建立95个物业小区、104家建筑工地、74家快递网点和158家道路运输物流点全覆盖监管网格,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落实从业人员每周2次核酸检测,完成行业疫苗应接尽接人数9500余人。严守交通卡口,组织发动出租车70辆和公交车20辆配合助力核酸样本和管控人员转运工作,统筹流动转运车次210次,转运样本1800余份,确保从接收信息到完成转运全程不超过30分钟。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亿元,同比增长17.7%,80%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保障了“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智慧平安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设。高质高效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留抵退税减税缓税占全年税收收入超四成。开展“银龄跨越之智慧出行”老年教育专项行动,被评为教育部全国老年教育优秀项目。

公共服务稳步推进。创新教育六大工程,推进实施“510”教共体建设,创新新型公办园办园模式,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覆盖率提升到95.4%,增速居温州第一。推进名医培育工程,与温附一医实行“山海合作”“智联协作”,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聚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立妇女儿童友好基金,打造十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完成舥艚、华中、中对口等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打造“浙江有礼·德兴龙港”县域文明实践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入选市级示范点2家。打造龙跃路城市书房、龙港艺术馆等8处文化场馆,建成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累计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3000平方。举办基层文化活动958场,累计开展周末文艺品牌活动89场,文艺公益培训91个班次,惠及群众近4万人。《中国农民城》、《龙港改革在腾飞》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七)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实现城市品质新蝶变。河底高、下涝、沿江、启源、龙湖等5个社区入选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龙风港韵”和“滨江彩带”列入省2023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试点。深化“金边银角”开发利用工程,建成投用停车场项目28个,微型口袋公园和绿地56个,开放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和月湖翠湖生态廊道两个大型公园。完成24公里农村公路和7公里省级绿道建设,城乡园林绿道串联成网。

构建交通运输大框架。打响“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和道路整治两年行动,持续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热潮。瑞苍高速公路和芦浦互通及接线项目全面开工,鳌江二桥工程完成工可编制,龙港大道西延工程完成线位方案编制。23条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全年综合交通投资累计完成13.69亿元,同比增长104.76%。全年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3辆。

创建生态文明新城市。开展“院市合作”,与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帮扶意向书,完成《三园社区农居建造低碳实践案例提炼及碳排放测算》。整改销号2021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2个。开展环境污染问题风险三色预警评价管理,申领“智管服(环保码)”企业769家。城东板块和沿江板块“污水零直排区”管网开工建设。完成龙港市政府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及气象五参数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疫情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经济动能接续转换面临一定的挑战,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高能级平台和人才支撑不够,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还要付出更大努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交通、教育、卫生、民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和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头脑,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应对、妥善解决,不断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温州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推动龙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注入澎湃动能!

根据宏观形势分析,结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及国家、浙江省、温州市、周边兄弟县(市、区)指标安排情况,初步安排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完成省、温州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扩需求促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狠抓扩大有效投资。启动扩大有效投资“双百”攻坚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0%以上。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突出条块化攻坚、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打造项目审批“快车道”,突破政策处理关键点。全力紧盯超100亿华润电力清洁能源、50亿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招引优质消费品牌和优质市场主体,形成智慧商圈1个以上,直播基地1个以上,外来消费占比超过10%,进一步加大商贸企业参加内贸展会的组织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及线上会展。加快财富商圈和世纪商圈业态的改造提升,加快新城中央商务中心业态规划和项目招引,重点建设商业综合体、总部大楼、购物中心等高端商务消费业态,举办特色美食、光影秀、歌舞表演、互动展览等夜间消费形态,打造“月光经济”地标。

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增长。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引导企业“代参展”模式参加境外展会,借助平台增加订单。大力推广RCEP海关便利化宣传,做好企业涉外商务活动便利服务。做好龙港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编制和海关检测院龙港检测中心组建。培育并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孵化园建设,建立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做好礼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省级试点考核验收。培育支持公共海外仓建设,积极利用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做好海外服务。

促进三次产业高质发展。做大引强乡村产业项目,打造重大农业产业平台、渔港小村项目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百名农播培育计划”,推进电子商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计划,构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现代化,促进制造服务业高效率支撑、生活服务业高品质供给,重塑全市服务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打造 “353”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二)攻坚克难,助推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建设

党建引领,打造共同富裕红色引擎。强化政治统领,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造“三化一创”和“党建+”服务品牌,全方位打造“清廉机关”“清廉学校”“清廉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与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民生共建,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品质。积极落实龙港市人民政府与温州市市直部门的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进民生共建。加大与温州市名校合作托管的力度,加深与温州附一医、温州医科大等山海合作的紧密度,开展教育医疗人才跟岗挂职锻炼,推动重点学科培育计划,扎实推进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建设。

创新赋能,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龙港市教育六大工程”,全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和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温州示范区、温州市STEAM教育实验区建设,激活办学活力。充分发挥体育联合会职能,打造具有龙港特色的社会力量办体育发展模式。加快省级“人社系统综合数字化驾驶舱”应用场景落地,铺展就近可及、普惠公平的服务网格。谋划建设共富助联体,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打造10-15分钟的各项民生服务圈,为全体市民提供最为便捷、便利、便民的民生服务。

(三)创新平台赋能,着力推进产业迭代升级

加强技术难题攻关。排摸企业技术需求,承接一批省市科研攻关计划,立项一批科技创新和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行科技资源配置与研发投入实绩紧密挂钩机制,引导和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政府与研究院科技项目研发协同推进机制,强化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龙港高分子研究院等赋能作用,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形成突破,加快龙港专新特精孵化器、印艺小镇客厅等新建项目落地运营。力争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1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100%以上。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实力。全面实施培育新型消费计划、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分别构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和以“数字化经济”为路径的商贸业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发展,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计划,力争净升规50家以上,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科技型企业120家。

积极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力创建青龙湖科技城、省级高新区。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进行扶持,鼓励企业自建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支持领军型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孵化空间8万平方米以上。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聚焦“基层治理”领域。持续深化“六化”改革路径,推动机构、机制双重变革重塑。加快推进《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出台,将62项经济建设类乡镇职责上提市部门,推动143项服务性、事务性乡镇职责下放社区、网格依法承接。深化行政异议制度改革,做好城市运行中心、社会治理中心、智慧城市建设中心“三位一体”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和城市运行中心“两个中心”集成运行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智治”、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全域整体智治示范城市。

聚焦“新型城镇化”领域。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规则,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创新产业用地供地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国有存量优质资产,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府购买服务“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联动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示范城市。

聚焦“营商环境”领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双十攻坚行动”,着力构筑贸易投资便利、政府服务高效、干部作为担当、法治保障有力、经济生态健康的营商环境一流县域城市。持续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深化“三服务”和“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稳步推进统计“常态化”服务、“数字化”改革和“法治化”监管,切实加强市场主体分类指导和服务。建立问题化解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用能、原材料短缺和运输链不畅等实际困难。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和更好的招商项目参与建设,为企业用电减负1000万元以上。

(五)坚持高水平供给,全力提升民生福祉

积极打造优质均衡教育。以教育六大工程为主抓手,继续抓好减负提质、民办规范、课后托管、集团办学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高品质中小学、现代化学术高中、中高职院校建设,高标准建成龙港新城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补齐世纪新城教育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双减”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督查行动,加强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管理。深化与温州名校合作办学,实化“510教共体”建设,以“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薄弱学校转移辐射。深化学科研训队伍“1+1+X+Y”网格式传帮带活动,共建高端教研组优质资源库。

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山海”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急救中心建设,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完善县域影像、检验、病理等共享中心建设。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进“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新增公办社区卫生室9家,启动建设6家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双向转诊机制、健全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人员保障激励机制、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以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发展家庭照护、幼儿园办托、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等多样化、多层次服务模式,重点发展普惠服务。

着力构建幸福颐养服务模式。聚力打造“暖食无忧”“邻里互助”“智慧颐养”“小区助老”四张养老金名片。围绕“1+3+4”整体布局,统筹推进医养中心建设,改造提升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6个以上,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国企、央企等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依托三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打造智慧养老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社区老年人“智能外呼中心+智能感知设备”双重保障体系。

织密织细医保社保“防护网”。做好长期护理保险等民生实事工作,落实商业补充保险工作,创建“龙港医保老娘舅”服务品牌,有效解决参保人医保难事,实现群众医保办事“零跑路”和医保服务“零距离”持续深入开展基金监管行动,创建“基层医疗机构基金监管示范点”。探索完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全力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人社领域平安和谐稳定攻坚行动。探索完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推广校企合作共赢模式。

(六)聚焦品质提升,持续推进美好城市建设

推进污染防治。编制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指标可达性分析,突出弱项指标攻坚和重点指标提升;巩固完善小微危废收运体系建设。实行污染控源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工作。加速推进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逐步实现“建成区块+农村区域”生活污水全收集,市域168条河道水质全面改善。蹲点帮扶印刷包装行业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巩固提升,深入开展建筑工地、道路保洁等扬尘污染防治,减少污染排放。

推进路网贯通向好。计划改造提升新城渣土消纳区道路网工程(一期)等30条道路、约43.8公里、总投资约9亿元,加快路网贯通进度。加快228国道与新老城连接线交通平面交叉、S218龙港段、舥艚作业区道5000吨级航道疏浚和拦沙防波堤建设等项目建设。争取完工“十纵十横”主次干道路网、主要入城口,市政府周边道路、重要支路及社区道路项目50个,打通老城区全部“断头路”,基本实现全域道路闭环贯通循环。

推进“精建精美”领跑。利用水系及生态绿地等资源,以生态“建设+修复+管护”打造魅力水城。新建微型公园10个、慢行步道5公里,新增停车泊位8000个,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150座,加快推进青龙湖公园一期、新城排涝调蓄工程、月湖翠湖生态廊道二期、产业集聚区整体提升(东塘及河道部分)工程;完成龙湖生态修复提升(一期)及B1区软基处理工程建设;做好2023年红树林种植(30公顷)工作;落实英台山、石头岙、崇家岙矿山生态管护。

(七)强化除险保安,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筑牢公共安全屏障。完善大平安体系,迭代“3030”隐患闭环管控等机制,深化“8+4”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全力“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持续稳定社会局面。加强森林防灭火、防汛救援等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成立县级综合救援队伍,着力打造一支统一调遣、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救援力量,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开展“粮食安全”行动,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不断加强粮食储备和应急能力建设。

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跨境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圈层查控建设,推进街面警务站、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单位)、智慧“护学岗”等实地项目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治安联查、平安联巡、网格联访”行动,构筑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拓宽多元解纷路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风险全周期动态管控体系,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和包联化解制度,创新“公检法司访”联动融合机制,强化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不断增强联动解纷质效,防止“民转刑”、越级上访和“非访”事件发生,努力建设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县。

三、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的安排原则: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围绕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三大板块,聚焦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房地产、综合交通、制造业、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能源等九大领域,突出“补短板、增动能、惠民生”,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投资体量大,具有战略意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着力形成“前期攻坚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续建实施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按续建、新建、前期等三类项目进行编排。

2023年安排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182个,其中续建类94个,新建类47个,前期类41个。总投资1222.53亿元,续建、新建等实施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47亿元。包括制造业项目20个、能源类项目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1个、交通项目29个、水利设施项目17个、社会事业项目25个、城市更新项目18个、生态环保项目9个、房地产项目46个。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完成各项计划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于审议。


附件:2023年龙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建议表


附件

2023年龙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

综合指标建议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2年实际值

2023年计划增速(%)

2023年计划值

1

GDP增速(上报数)

亿元

370.1

6.5

394.2

2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4.2

8.8

37.2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2.9

8

24.7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8

20

200.47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4.4

6.5

164.4

6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28

5.5

1.35

7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亿元

76.7

20

92

8

实际使用外资额

万美元

6771

/

6000

9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8.60%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0

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2微克/立方米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1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4327

6

68187

1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370

7

378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