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
|||||||||||||||||||||||||||||||||||||||||||||||||||||||||||||||||||||||||||||||||||||||||||||||||||||||||||||||||||||||||||||||||||||||||||||||||||||||||||||||||||||||||||||||||||||||||||||||||||||||||||||||||||||||||||||||||||||||||||||||||||||||||||
龙港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31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共龙港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龙委发〔2022〕20号)要求,现就2023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国有企业框架和人员情况。龙港市国有企业于2023年11月进行优化改革重组,构建“5+N”国有企业监管体系。设立国有资本运营集团、交通发展集团、城市建设发展集团、产业科技发展集团、新城建设发展集团等5家市属集团公司。截至2023年底,全市纳入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的国有企业60户。其中,一级企业为1户,二级企业为17户,三级企业为41户,四级企业为1户。职工人数801人。 2.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合并资产总额505亿元,负债总额366亿元,净资产总额13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9.49%、64.13%、-16.77%;资产负债率72.48%,较上年提高15.3%。 3.经营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较上年增长34.89%,净利润0.4亿元,较上年减少2.65亿元。从总体看,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与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国有资产处置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共盘活40宗资产,其中通过租赁的方式盘活资产13宗,通过拍卖的方式盘活资产2宗,通过划转的方式盘活资产25宗,盘活收入共计863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1.行政事业机构和人员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机构86家,编制人数6233人,年末实有在编人数6068人。 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22家,年末实有人数1508人;一级预算事业单位7家,年末实有人数238人;二级事业单位57家,年末实有人数4218人,其中:学校及幼儿园56家,年末实有人数3216人;医院1家(社区卫生院合并入医院,不属于独立核算机构),年末实有人数1002人。 2.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98.89亿元,较上年增长26.18%;负债总额15.74亿元,较上年减少47.89%;净资产83.15亿元,较上年增长72.62%。 按单位性质分析,全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65.16亿元、负债总额12.56亿元、净资产52.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2.75%、-17.78%、55.57%;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3.73亿元、负债总额3.18亿元、净资产30.5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16%、-78.68%和112.77%。 3.资产构成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流动资产20.79亿元,占比21.02%;固定资产9.87亿元,占比9.98%;在建工程37.87亿元,占比38.29%;无形资产0.99亿元,占比1%;公共基础设施28.98亿元,占比29.3%;政府储备物资0.08亿元,占比0.09%;其他资产0.32亿元,占比0.32%。 4.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配置资产账面原值合计24.64亿元,其中配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2.82亿元、占比11.44%;配置无形资产账面原值0.46亿元、占比1.87%;配置在建工程账面原值21.36亿元、占比86.69%。 (2)资产使用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无新增出租出借资产及对外投资资产情况。 (3)资产处置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处置资产账面原值合计0.2亿元。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处置资产账面原值0.19亿元,事业单位处置资产账面原值0.01亿元;按处置方式分析,报废报损资产账面原值0.06亿元,无偿划转资产账面原值0.14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实收资产收益合计6.7万元,均为资产处置收益收入。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土地资源。龙港市地形相对平坦,属滨海淤积平原地貌。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总面积183.99平方千米。除舥艚南部和云岩南部局部低山外,地面高程4.5至6米(吴淞高程),其中东部平原为近代海积平原,地势较高(5至6米)。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标高仅3至5米,是河网密布的平原。龙港市陆域总面积约160.3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约11.8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40%;草地约7.17平 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48%;湿地1.99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平面的12.42%。《龙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9.980平方千米(5.99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1.562平方千米(0.2344万亩),城镇开发边界37.69平方千米(5.6542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1.2997。 2.海洋资源。龙港市海域面积约40.14平方公里,其中滩涂(潮带间)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龙港市大陆岸线总长约33843米,其中自然岸线长度(包括生态恢复岸线)约 2204米,自然岸线保有率约6.5%。龙港市无居民海岛共12个,海岛总面积约0.64 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琵琶山岛,面积约0.54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岛屿是冬瓜东岛,面积仅16.2平方米。龙港市海岛岸线总长约9208米,其中海岛自然岸线长约8629米,占总海岛岸线的93.7%;人工岸线 579米,占总岸线长的 6.3%。 3.水资源。截至2023年底,龙港市水资源总量为1.24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3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1110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46,产水模数为67.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2023年,龙港市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4.5%,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63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7585万立方米。 4.矿产资源。龙港市矿产资源匮乏,目前本市唯一开采矿种为建筑用凝灰岩。全市“十四五”规划可开采建筑用石料(凝灰岩)资源量约7000万吨。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开发利用矿种1种,共有持证矿山(封门山矿山)1家,从业人员30人,矿石产量95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约4950万元。 5.林业资源。龙港市森林面积15632.61亩,森林覆盖率6.50%,林木绿化率8.45%。全市公益林面积9989.18亩,重点公益林面积8685.56亩,一般公益林1303.62亩。重点公益林中,国家级公益林4300.56亩,省级公益林4385.01亩;商品林面积14233.4亩,其中重点商品林174.63亩。 6.生物性资源。截至2023年底,龙港市共记录到生态系统6大类型,陆生维管植物516种、哺乳动物11种、鸟类156种、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17种、陆生昆虫192种、大型真菌76种、淡水水生生物(淡水鱼类3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5种、浮游植物115种、浮游动物54种、周丛藻类88种)。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国企改革谋深谋实,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结合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制定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国企框架布局。二是构建国资国企监管体系。优化整合构建“5+N”国有企业总体框架,5家市属集团公司各设立监事会。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市财政局党组升格党委,撤销市国资公司党委,5家集团公司成立基层党组织,隶属市财政局党委管理。针对国有企业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等特点,对全市国有企业开展内控制度、采购、外派人员等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专项治理,提升监管水平。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国企主责主业,制定出台《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施细则》,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开展年度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部审计等工作,引导企业更好履行责任使命,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2.服务大局高质高效,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一是资金保障有序有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谋划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生命健康设施提升、六大片区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做好项目包装,确保资金要素保障到位。二是国企动能持续提升。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战略部署,引导市属国企加快推进青龙湖科创孵化中心、数字科创基地、公交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平台、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城排涝调蓄工程列入省水利领域“千项万亿”项目,获得省水利厅表扬肯定。三是民生服务效应彰显。以社会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助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2023年,国有农贸市场全面完成改造提升,跃升温州市绿榜前列;龙港市水果批发市场100%,完成全面攻坚;医养康教研示范园10月23日运营,成为浙江省新型养老模式的示范和标杆项目。 3.资本布局做实做优 ,全面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方面引领作用,为推动龙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一产业一基金一团队”模式分领域设立26亿元产业基金,靶向招引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美亚特医项目等项目落地。引导国有企业服务全市人才战略,辅助申报国家级“引才计划”54人、省级“引才计划”66人、省级“鲲鹏行动”1人,招引博士13人、硕士51人、D类及以上人才14人。二是搭建多层次合作共赢。引导全市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深化与央企、省市国企的合作,推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断培育国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新动能、新活力。目前,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4家央企在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温州锦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州交运新能源有限公司、温州市市政工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国有企业在专业市场开发、新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三是规范国有资产交易。出台产权管理办法和房产土地租赁管理意见,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分类分层处置国有资产,公开租赁全部通过“浙交汇”系统进行交易,推动产权交易规范化、市场化、信息化、统一化。 4.不断强化国企党建引领,激活干事创业潜力。一是加强国企党建指导。出台国有企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每月下发《党建学习参考提示单》,着力提升国企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培育国企党建品牌。指导全市国有企业“一支部一特色”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家公园党群品牌被评为温州市最美党群,市产业科技发展集团公司积极创建清廉国企品牌,被确定为“清廉国企”建设培育对象。三是深化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联合市纪委,成立国企领域“正风治腐”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出台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相关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同时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实现防风险、降成本。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对原龙港镇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历史数据的核查,结合《中共龙港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原苍南办公用房和龙港镇建筑物等不动产划转处置方案〉的通知》(龙办发【2020】252号)文件,形成《龙港市财政局关于原龙港镇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拨的通知》(龙财预【2024】37号)文件和《龙港市财政局关于原龙港镇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房屋及构建物调拨附注说明》(龙财预【2024】53号)文件下发各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结合资产清查期间资产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权属管理,对行政事业性资产进行全面确权登记。 2.更新数据化资产管理平台,健全资产监管体系。 更新迭代资产管理系统(资产云1.0→资产云2.0→资产共享云),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迁至资产共享云管理系统进行统筹管理,开展资产共享云管理系统培训工作,提高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推动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通过资产共享云系统建立资产配置、公物仓等模块,加强对资产配置、闲置资产的管理,延用《龙港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龙办发【2020】171 号)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合理配置、处置国有资产,各部门认真做好有关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编报工作。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员工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文件,对在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分管领导必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责任理念,上好“紧箍咒”。定期开展相关人员学习工作知识理论和事务,更新管理人员素质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制,规定哪个岗位使用资产就要对该资产负责,在资产使用期间,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使用记录,杜绝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看管现象的发生。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1.强化空间底图管控。通过组建高规格的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聘任总控制师、建立城市体检和规划实施评估制度等举措,协调“多规”差异,完成《龙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新增城镇建设空间0.9万亩。在此基础上,全面构建完善“1+1+N”的规划体系,将生态管控红线、城乡建设和产业区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项目用地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等纳入一个体系统一管理,相继完成教育设施、电力、绿地、城镇社区等12个专项规划,“一轴一带一新城”等重点城市设计结题,逐步形成全域覆盖、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完整规划体系。 2.强化落实“国之大者”。严格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党政同责,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办字18号)》,设立各级田长99人、村级巡查员169人,村级田长巡查一月一次,村级巡查员一周巡查一次,确保耕地保护“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安装“耕地智保”应用场景高位监控25个,完成率100%,确保精准覆盖、实时监控,做到精准推送、及时整改。龙港市2023年变更调查已入库耕地为7.6738万亩,购买进账兰溪市和松阳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141亩,耕地量总计7.7879亩,耕地净增加617亩。 3.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强力推进江南涂历史围填海生态修复,设市以来投入约4亿元,用于推进围区内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建设、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堤生态化修复等,编制《红树林自然保护地优化方案》,设市以来新增种植和修复红树林面积约1100亩,增殖放流大黄鱼苗1983万尾以上,全面完成互花米草除治1530亩,栖息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黑腰滨鹬为国内首次记录。龙港市新美洲红树林湿地占地达450亩,2023年10月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开展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对我市健康松树树干进行免疫注射;采取每月巡查“、即现即清”等方式切实阻断疫病传播渠道,成为浙江省首个拔除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第72期简报刊登了《浙江龙港市以林长制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三大体系建设》文章。 4.强化土地开发利用。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在矿产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严格矿山准入要求,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2023年,封门山矿山被评为温州市级绿色矿山。华中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示范引领,利用建设用地复垦进行改造提升,打造260亩梦江南生态园综合性旅游景观项目;探索宅基资格权跨社区流转、农民住房公积金制度、富民增收等改革措施,龙港市“千万工程”迈向新阶段。成功承办温州市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2023年入库储备土地48宗,用地面积2145亩,其中无偿收储38宗,用地面积1228.亩;有偿收储10宗,用地面积917亩,收储款为41330万元。2023年度我市完成出让土地23宗,其中商住地块10宗,工业用地8宗,共计收缴出让金37.9亿元。 5.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与省环科院“院市合作”,攻坚全域治水,基本完成七大片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累计改造雨污管网550公里(雨水管网384公里、污水管网166公里),改造检查井6.3万座;推进完成华版电雕、贝勒工艺2个省(国)控地下水区域稳定点位监测。攻坚“蓝天保卫”,VOCs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325家,着力防范各类垃圾、秸秆露天焚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8%,获评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攻坚无废城市创建。完成无废社区、无废加油站等20个无废细胞创建,完善小微危废收运全覆盖体系,签订危废处置合同1305家。全市无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国有资产方面。 1.人才短缺。各家国有企业均存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薪酬机制僵化、对标市场不足,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经营活力不足。我市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府公益项目,导致债务压力加大,财务风险增加。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主营业务不强、营收能力较弱等问题,造成盈利和资产规模不匹配的现象。 3.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1.国有土地出让配建配套用房问题。国有土地出让由资规局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配建配套用房面积及属性,配建配套用房建设完成后由接收主体直接接收,未通过资规局登记再移交,未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导致数据不共享,影响配建配套用房利用率。 2.防疫物资闲置问题。为“新冠”购置的防疫物资除部分设备由新建医院盘活使用,剩余检测设备、口罩、消毒酒精、检测试纸等均为闲置状态,且大部分已过使用年限无法盘活使用。 3.“三仓”建设管理问题。对现有物资储备仓库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现有物资储备仓库不适应合建立“三仓”,后续实物仓库租金、办公设备等配置问题,以及存放至“三仓”中闲置资产认定问题,闲置资产存入仓库搬运问题,仓库中物资日常管理维护等均存在问题。 (三)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 1.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仍需优化。我市自然资源管理中有些资源类资产没有严格区分“所有者权利”与“监管者权力”,部分自然资源资产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所有者权益落实不到位。存量土地粗放利用依然存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低,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高,部分资源市场化运作不够成熟,市场化配置水平有待提升。 2.耕地资源自然禀赋不足。龙港市陆域面积约160.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22平方公里,耕地补充后备资源匮乏(可垦造后备资源仅有400亩),功能恢复资源仅剩2000多亩,可用于占补平衡的园地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且实施困难。目前仍欠温州市局耕地数量615亩,产能65万公斤,耕地进出平衡(含占补平衡)存在缺口。如仅涉及江南垟平原骨干排涝工程(龙港段)、海塘安澜工程需要补充耕地面积208亩,水田面积472亩,粮食产能58万公斤。 3.水环境质量仍不稳定。龙港流域为典型的平原河网水体,地势平坦,水体流动性差,加上上游来水缺乏,河道返黑返臭风险高。朱家闸断面虽位于龙港境内,但因其位于横阳支江下游,缺乏生态补水,水质不仅受龙港沿岸污染输入影响,也与上游的苍南、平阳两县息息相关,朱家闸的开启管控、沿线岸源治理、河道保洁联动等均需三地合力。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举措 1.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力做好全市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通过管控提升、同类归并、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形成国有企业新框架,进一步提升国企服务大局。做大做强基金“1+N”体系,形成优质项目库,发挥基金招商作用。同时谋划各类特许经营权以合理方式授予国企。 2.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资源。结合我市六大入城口有机更新项目,全面完成国有企业资产资源盘点,做好红线内资产有效盘活和置换。加快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推动全市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 3.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务风险。树立资金“一盘棋”理念,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行利率指导区间制度,实行审批、备案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强化资金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进一步提升国企发展活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各主体边界,提升运行效率。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国资国企人才目录清单,优化招聘方式,加快“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 5.进一步优化国资管理体制。围绕“管资产”就要“管党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规范监管制度体系。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财务绩效评价管理。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工作举措 1.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员工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文件,对在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分管领导必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责任理念,上好“紧箍咒”。定期开展相关人员学习工作知识理论和事务,更新管理人员素质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制,规定哪个岗位使用资产就要对该资产负责,在资产使用期间,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使用记录,杜绝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看管现象的发生。 2.国有土地出让配建配套用房问题。配建配套用房涉及部门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上报在建及已接收用房使用情况,包含:在建时间、地址、配建配套用房属性、接收时间、使用情况、产权登记情况等信息,以便后续能合理利用配建配用房。 3.拟建立虚拟“三仓”。通过资产共享云管理系统建立虚拟“三仓”,通过虚拟“三仓”统一管理各类闲置资产,各单位购置资产前先通过虚拟“三仓”查看是否可利用资产,若无方可新购。起草相关“三仓”管理办法,包含列入“三仓”管理资产范围、使用、处置等管理办法。 (三)国有自然资源工作举措 1.优布局,着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1+1+N”规划体系,加快“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双龙工业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计划改造双龙工业园区平均容积率由原来的0.45提高至2.4;持续开展“批而未用”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利用。 2.严执法,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和效能。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督察动态销号清零,深入推进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工作,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用好用足上级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工具箱,加快调剂补充耕地指标。深化土地综合整治,编制《龙港市“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实施方案项目》,确保2024年提升套合率至80%以上,新增入库耕地垦造和功能恢复600亩。 3.补短板,探索建立跨区域治水机制。出台《龙港市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统筹“污水零直排”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系统有序部署龙港市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计划,最大程序避免因污水入河引发河道水环境问题。加大向上汇报力度,争取朱家闸断面水质同时考核龙港、平阳、苍南三地,协调建立三地协同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发布实施横阳支江水污染联合防治方案,对横阳支江水环境监测信息实行定期或不定期互相通报,确保站位水质稳定性和达标率。
附件:1.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2.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3.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布情况表 4.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附件1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件2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附件3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布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附件4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