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383MB1D78936Q/2025-14195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市政府关于龙港市 (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 02- 13 09 : 43 浏览次数: 字体:[ ]

龙港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9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2年12月30日龙港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龙港市(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搭建完成国有企业总体框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机制,不断推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建设,但是还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能力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有待重视,国有企业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并提出四点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分解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议意见落实基本情况

(一)“优化管理职能,确保资产提质增效”建议落实情况。一是做深做实基础工作,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和使用情况,加快完善我市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和统计等配套监管制度。草拟出台《龙港市市属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龙港市市属国有企业房产土地租赁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等资产产权监管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和国有资产数据库,全面准确反映国有资产家底。完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经统计,龙港共有5家市属国有企业,27家下属子公司,10家控股公司。利用市国资资产监管平台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三是加大长期闲置占用、在外资产等清理,加强房产土地权属管理,及时做好权证登记、变更,以及相关会计核算、账目调整、档案文书等工作。对历史遗留权属证明不齐或未变更的,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确权。对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地毯式排查摸底,共有土地房产等不动产368宗,其中已办理不动产权证且有账面价值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188宗,已办理不动产权证无账面价值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89宗,未办理不动产证有账面价值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68宗,未办理不动产证且无账面价值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23宗。撤镇设市以来,共处置低效无效土地房产等不动产34宗,帐面值2126万元,处置收入6223万元,溢价4097万元。截至目前,还处于低效闲置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59宗。四是国有企业重大资产建设和处置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审议。例如:2023年国有企业承担重大资产项目建设。

(二)“围绕做强做优,提升国企经营能力”建议落实情况。一是强化投资决策管理,完善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听证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依法出台《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承接政府性项目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提高国有企业运营能力。二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引导企业参与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领域等重要行业投资,推进国有企业内部优化重组,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强分类指导,整合可利用资源与资产,发挥国企自身优势,实施一企一策,大力培育收益性项目,提升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能力。依法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龙港市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的通知》,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打通主业上下游,形成主业链互补,做大做强主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完善国有企业承接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提高实体企业经营性收入,加快推进公益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换,增强企业持续融资能力。根据重点工程项目以及相关部门提供(部分)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料清单,已经落实实施市场化融资项目26个,投资额330.65亿元,融资授信规模230.68亿元。正在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包14个,总投资约300亿元,融资授信规模约220亿元。四是加大本地国有企业与央企、省市国企的合作,推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断培育国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新动能、新活力。目前,与中交四航局等3家央企,与浙南科技城、温州城发集团等7家温州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三)“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建议落实情况。一是按照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推动国企回归市场,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截至2023年5月底,市属国有企业比2022年12月,总资产从389.93亿元增长至489.57亿元,增长25.55%,净资产从166.70亿元增长至189.26亿元,增长13.53%。二是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推动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出资人监督职责,科学界定出资人职责边界,建立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依法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龙港市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龙港市市属国有企业监管授权清单的通知》等,理顺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发挥国资监管职责,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四)“坚持科学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议落实情况。一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差异化管理和考核考评,逐步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人才使用、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出台《2023年龙港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资监管效率和水平,引导企业更好履行责任使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聘用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用工计划和劳动合同管理,提升工效挂钩和绩效考核水平。发布《“揭榜挂帅”竞标攻关项目公告》,通过在企业内部实行竞标攻关关键核心项目的方式,培养选拔优秀干部1名,实现外部引进高级工程师2名,高层次政务人才招引产业基金经理1名,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形式,优化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三是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审慎投资筹资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重点关注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采取合适的风险防控模式,确保到期债务偿付。根据温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功能区国有企业到期债务风险预警与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温国资委[2022]132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及时掌握企业债务风险动态情况,提前预警提醒,确保不逾期、不违约,切实维护国有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国有企业巡察、审计及国有企业领域专项行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全市国有企业建章立制37项,从制度层面加强管控,建立长效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增强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按照“扁平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完善运作机制,做强做大做优实体化运营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化经济需求相适应的运营体系。在《龙港市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方案》(龙委发〔2020〕8号)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构建“1+4+N”国有企业总体框架,即整合后组建5家市属国有企业,5家市属国有企业按照需要可分别设立“N”家子公司,构建“国资监管机构(市财政局)—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子公司”模式的国有企业监管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建设。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原则,要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将市属国企党建工作归口财政(国资)监管部门管理。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同一人担任,党员总经理兼任党组织副书记,建立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依法行使落实各项法定权利,并探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事会体制机制,构建起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充分协作、有效制衡机制。三是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推进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建立健全企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三重一大”报告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指标体系、考核机制、工作机制等,基本形成市属国有企业健康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防范债务风险。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国有企业债务结构,提高项目贷款比重,扩大发债等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拓展发行企业债、公司债、PPN等融资能力,积极谋划境外债等融资工具,至2025年国有企业直融比重达到40%以上;加大与央企、省企及股权性基金合作,不断提高股权融资比重。二是强化融资管理。市属国有企业根据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决策部署,按照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下达年度融资计划。同时,根据金融政策确定融资利率控制线,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严格融资管理,严控融资成本,严肃融资纪律。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市属国有企业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三个月做好预警应对。建立资金调度运行机制,做好到期债务应急转贷工作。合理错配融资期限,统一调度资金,统筹还款安排,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环境。

(四)进一步整合资产资源,增强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一是提升主体信用评级。通过资产整合、提高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努力使市属国有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再上一个层级,促进融资综合成本明显下降,流动性风险有效降低,为调整融资结构、丰富直接融资产品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进一步发掘现有资产潜能,梳理排查、摸清资产底数,分类逐宗研究具体盘活措施和方案,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进一步提升资产利用效益。三是借力外部优质资源。积极加大与央企、省市国企、民营龙头企业的对接力度,针对有市场前景的市属国有企业弱势领域补齐短板,力争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项目建设等方面培育更多的高质量合作成果。

(五)进一步聚焦战略服务,发挥国有经济支撑作用。坚持更好服务本地区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发挥各市属国有企业相对优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在资本运作、民生服务、交通运营、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产业提升等关键领域加快发展,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主业,拓展一批新兴产业。

0